上海给人的感动就像谈了一场恋爱

时间:2021-12-27 作者:admin

  民间戏称上海是“魔都”。

  先不说从上海中心俯瞰申城全景,那种宛如置身“天空之城”的魔幻体验,让“魔都”之称名正言顺;单说“魔都”这种“非主流”的表达,能够被主流媒体完全接纳,本身就印证了上海的“魔幻”之处。

  上海的“魔幻”之处,还体现在许许多多的事情上。

  就拿防疫工作来说,一年多前,在全国各地纷纷扎紧自家道口,上海就有序推进复工复产。一时之间,所有官媒自媒的评论区基本“沦陷”,充斥着质疑、不满甚至愤怒。但一年多后,当迪士尼烟花升空绽放的时候,评论区、弹幕群和自媒体又都在刷屏上海的精细和科学。

  前几天,上海也发现了几例本土病例,但所有工作仍然在井然有序的进行。

  到11月28日上午,据官方的消息,累计排查在沪筛查人员112608人;虽然先后22家医院进入“闭环”管理,但到今天上午,均已全部恢复正常门急诊。

  张文宏医生发微博说:上海本轮疫情进入扫尾阶段。

  不论是陷入全网质疑的时候,还是面对一片盛赞的流量,或是面对突如其来的状况,上海始终是同一个上海,处变不惊,始终做着应该做的那些事。

  就像这波疫情发生后,张文宏医生在11月25日新闻发布会上说的:“上海经受住了几次疫情的挑战,这次仍然会以精准防控的指导思想来实现常态化抗疫的目标,让这个城市变得更加安全。”

  这背后依靠的就是两个字:专业。

  02

  零星病例反复出现,可能是现阶段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常态化抗疫,关键是在日常从严从紧落实各项措施的同时,面对突发状况后,能够快速响应、精准防控、团结一心,以最快的效率进行应对。

  对付新冠病毒如此,对待社会的“病毒”——违法犯罪,也应如此。古今中外,纵有再严酷的刑罚,犯罪行为还是会有概率出现,这是客观规律。

  而且,犯罪和病毒一样,也会不断地进行变异、升级,变得更难对付,就像现在的“奥密克戎”。

  所以,当犯罪特别是类似新冠病毒这样新型且破坏力极大的犯罪发生的时候,就必须快速响应、精准打击,以最高的效率进行法律制裁。

  最近在朋友圈刷到一个很温婉的名字,是个女检察官,叫施净岚,是一个先进事迹报告会的消息。

  据新华社报道,这场“新时代政法英模先进事迹报告会”规格很高,同场的英模事迹,有“七一勋章”获得者、80多岁高龄的老公安崔道植,有不徇私情而牺牲的好法官周春梅,有坚守在传染病监区的监狱干警张文博,有秉持“加入公安队伍,就要准备好站着进来、躺着出去”信念的时代楷模潘东升,还有长期斗争在国家隐蔽战线的陈昕茹,他们的事迹无不感人至深、催人泪下。

  看了下事迹介绍,相比之下,温婉知性的施净岚,看上去更像是一个平平无奇的女子,所查办的那些案件,没有枪林弹雨的触目惊心,表面上也没有流血牺牲的潸然泪下。

  然而,就像战争一样,既有战场上血肉搏杀的壮烈,也有在战术、情报、心理等方面的较量。

  施净岚的惊心动魄,并不是展现在现实中的刀光剑影,而是在诸如虚拟网络、商业秘密、比特币等等这些肉眼“看不见”的领域中斗智斗勇,甚至在各种高智商“犯罪专家”的“挑衅”中劈山开路。

  如同体育比赛,既有百米赛跑那样让人肾上腺素瞬间飙升的热血竞技,也有围棋、国际象棋这样在无形硝烟中展开的生死博弈。

  又如同战争,既有战士们冲锋陷阵、舍身为国,也有将帅们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往往后者的较量更决定了战争的走向。

  就像毛泽东同志对战争的阐述那样,战争之计划随战争的发展、依战争范围的大小而有程度的不同:战术计划常须一日数变;战役计划部分改变是常有的,全部改变也间或有之;战略计划虽有更大的固定程度,但也须随着战争向新的阶段的推移而改变。这是战争指挥的重要关节及实际的运用之妙。

  回到对付违法犯罪,也是充满了智慧的较量。

  如周星驰的《九品芝麻官》里,坏人狡猾,就要比坏人更“狡猾”才能治得了他;如今面对高智商犯罪,只有在罪犯最为擅长的领域,做到比罪犯更为精通,才能够“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这背后依靠的也是两个字:专业。

  03

  有人将施净岚比作“司法界的张文宏”,虽然也有观点认为值得商榷,但细品之下也不无道理:他们都是一个重要标签的体现——专业。

  有人总结上海的防疫工作,就是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领导的决策,从来不是“拍脑袋”,而是始终相信专业的精神。如此,才有了张文宏,才有了网友所称的“国内防疫人性化水平的天花板”。

  司法领域同样如此。

  从近年来公开报道的新闻中可以得知,上海自2014年起开始进行司法体制改革试点,2017年又率先推开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施净岚也是在2017年主动请战,从市级机关投身到浦东改革一线,成为了全市第一个专业化检察官办案组的主办检察官,她就是司法领域专业化建设的一个缩影。

  翻阅这些年上海市检察院在市人代会上的工作报告能够发现,检察机关、司法机关对标这座城市的精神和品质,始终坚持专业化的建设方向。

  比如在金融领域,全国首例、全球第二例高频交易案——伊世顿案的起诉,为新兴金融领域树立了标杆;

  比如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最先对群众深恶痛绝的“套路贷”进行严密论证并作了定性,为全国严厉打击此类犯罪提供了方向;

  比如在证券领域,查办全国首例对证券领域犯罪的从业人员适用“从业禁止”的案件,完善了“从业禁止”的制度实践;

  比如在少年司法保护领域,一站式取证、从业禁止、保护处分等等一系列首创机制和制度,都被吸收进了未成年人保护的法律之中……

  办一个案子、懂一门专业。

  说起来简单,做起来的话,要具备这些职业素养、专业能力和司法情怀。

  背后无一不包含了施净岚们的日以继夜、忘我付出,在依法办案同时追求极致、追求卓越的探索和实践。

  04

  所有在上海工作生活过的人,都会喜欢这座城市。

  从大环境看,全球最安全的城市之一、超过800家跨国公司的总部坐落于此、打造浦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连续举办四届进口国际博览会……

  从小地方看,“一网通办”政务服务、黄浦江两岸贯通打造市民公共空间、人行天桥无障碍设施改造、遍布满街的咖啡馆和便利店……

  这背后,都是专业的人,在做着专业的事,不光是防疫,也不光是司法,城市建设、高新技术、治安防控、社区治理、道路交通等等,甚至于环卫工作者打扫街道,都在体现这座城市的专业精神。

  当然,在专业的背后,是领导的担当和魄力,相信专业、支持专业、推动专业。

  看了一些新闻报道后,觉得最高检推选施净岚,倡导的其实就是这种精神。据说,首席大检察官张军先生曾在多个场合充分肯定施净岚身上所秉持的这种专业精神,希望新时代的检察干警,也应当在传承艰苦奋斗、不怕牺牲这些传统精神品质的基础上,去孜孜以求这种专业精神。

  上海骨子里流淌着的这种专业精神,带给人们的感动,就像谈了一场恰到好处的恋爱,表面上虽然不那么的轰轰烈烈,但在经过时间的洗礼后,回味起来那段青葱岁月和美好时光,就会更加地意犹未尽。

  这种不经意间打动人心的感觉,真好。

手机访问 上海本地宝首页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ms173@126.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